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2-09-01 10:54
来源:本站
全市创建的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如何扎根基层,助力民生事业,让群众获得幸福感?
慈善助力 “点亮路灯”
渭滨区桥南街道英达路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创建工作站,设立互助金,以项目为载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开展常态化、多元化服务、增加人民福祉。
英达路社区辖15个居民小区,常驻居民12200人,2021年慈善幸福家园创建以来,以慈善为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建立互助金4725元。围绕辖区扶贫济困,社区治理,环境美化等民生公益事业,整合资源,拓展渠道,扎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辖区内有两户家庭困难的残疾居民,他们通过“手拉手关爱邻里”项目,募集善款1100元,扶持渡过难关。还有两户因病生活困难,帮助申请救助金2000元。世纪锦园是一个自管老旧小区,每当夜幕降临,院里光线昏暗,居民夜间出行不便,要维修资金困难。群众将问题反映到社区,慈善工作站经过调研,召开各层代表座谈会,决定采用居民众筹和互助金配捐的方式解决资金,并通过了改造方案。在筹款中,2天时间,居民捐款1750元,加上互助金配捐,及时对院子电路进行整修,6月份,路灯就亮起来。慈善幸福家园根植基层,贴近群众解难题,增加了人民群众福祉。
组织志愿者服务民生
渭滨区桥南街道龙山路社区慈善幸福家园不断创新思路,以爱心超市为阵地,精准助力民生事业,让慈善进入千家万户,使更多服务对象受益。
龙山路社区以保障性住房为主,有一万多住户,多数是低收入家庭和全国各地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残疾人、老年人占比高。慈善幸福家园从实际出发,提升慈善理念,整合资源,争取资金4万元,建起爱心超市,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特长和优势,制定出志愿者参与民生服务活动办法,规定志愿者参与治安巡逻一次积2分,为孤寡残疾老人理发一次积5分;为困难家庭做家政服务一次积5分,为小区水电维修一次积5分。并根据服务对象与方式,设置“爱心助老卡”、“爱心帮扶卡”、“爱心志愿卡”。志愿者每参加一次慈善公益活动,由工作人员在卡上记分,进行积分兑换。志愿者杨善勇如约来到社区谭三虎、李汉存两位老人家中义务理发,由工作人员在爱心助卡上积10分。目前,爱心超市已为志愿者兑换积分9800元。不仅完善了慈善幸福家园功能向常态化发展,而且拓展了领域,更好的发挥了慈善作用。
幸福家园里的“爱心裁缝岗”
扶风县天度镇下寨村慈善幸福家园在扶贫单位国网陕西电力公司援助下,利用村委会闲置房,建起了50平方米的爱心超市。针对村里老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衣服破损无人缝补的问题,村上在爱心超市设立了“爱心裁缝岗”,45岁的村民王小芳主动报名,当起免费裁缝。72岁老人李军华一条裤子裤脚有点长,小芳几分钟就改好,老人很感激。自7月份以来,为村上老人免费缝补衣物100余件。小小的“爱心裁缝岗”,传承了中华民族邻里相助传统美德,宣扬了慈善理念,创新了慈善幸福家园服务民生的平台,向常态化发展,优化了慈善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