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15:25
来源:本站
初冬连续降温,宝鸡大地寒气袭人。牵动了年过八旬的傅金霞关爱困难群众冷暖之心,她多次电话联系,今年再捐1000元,纳入市总会冬季慈善送温暖活动之中,以表对困难群众关爱之意。10月23日,市总会派员到老人家中,接收了善款,颁发了捐赠证书,祝老人健康长寿。这是宝鸡热爱公益“草根慈善”的缩影。
宝鸡是周秦文化发祥之地,乐善好施底蕴深厚。2003年市总会成立以来,坚持慈善扶弱济困的宗旨,以“携手献爱心·真情暖万家”为主题,以捐赠自愿,鼓励奉献为原则,构建多元化平台,积极号召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着力营造人人可慈善的社会氛围,激发了社会大众好善乐善行善的热情。
慈善是人们道德积累和实践,社会刚进入温饱,杨宝芳心系山区群众出行难,率先捐赠2万元,支持市总会帮助居住深山的村组新建慈安桥,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成为我市“草根慈善”的开拓者。
一石激起千层浪,热情支持慈善事业的人们,积极探索参与的形式。菊初、和风、张小芹来市总会设立小额冠名基金,签订合同,每人每年捐款600元,连续5年奉献9000元,开创了个人参与慈善的新形式。
慈善事业是光彩的事业,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然而在慈善的路上,许多人淡泊名利,捐款不留姓名。一位退休老师捐款1万元,通过慈善平台救助困难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一群自称爱心人士的行善者,把儿女给的零花钱攒起来,一次捐赠2.12万元;一名叫释智民的捐款1万元。他们的共同心愿是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要掉队。
做慈善是履行社会责任,一批热心老人投身慈善。王珍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安排好自身生活时,总是留出600元,每年捐赠,连续6年不间断,呈现出许多人把做慈善作为一辈子事。
一个人点亮一盏灯,一群人温暖一座城。慈善的种子在宝鸡大地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人共赴爱的盛会。20年来,全市有315人参与慈善,捐款28.86万元。
随着社会文明的脚步前行,守望相助,乐善好施已融入城市血脉,愿更多的人赓续爱心之约,使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温召祥 供稿)